构建立体化新能源体系 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

近年来,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加快高耗能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升级的步伐,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转型。

焦云认为,我国能源消费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国民经济体系中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占比较重,其不仅是“能耗大户”,还处于能耗持续上升的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因此,高耗能产业实现降碳减排任务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如何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实现高耗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起来?焦云表示,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是实现低碳发展、撇开高耗能标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此,焦云建议,一是产业内纵向革新,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升级、技术改造等措施减耗降碳;二则是行业间横向合作,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高耗能产业耦合发展。

此外,针对如何调动高耗能产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积极性,焦云建议,国家可参考“东数西算”发展模式,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以自发自用、高峰补电、低谷受电、不影响国网正常运行的高耗能企业给予减免“过网费”等政策支持,提高高耗能企业布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降低高耗能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负担,进一步促进高耗能产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现代煤化工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以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煤炭加工转化产业,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我国目前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关键技术趋于成熟。现代煤化工项目还纷纷在以陕西、宁夏、内蒙古和新疆为代表的国内煤炭主产区落地,并逐步形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等多个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凸显。

但与成熟的示范区域相比,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东北地区在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进程上相对缓慢。在焦云看来,东北地区地域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拥有发展现代高端煤化工产业坚实的原料基础。但受区域地理条件、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环境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偏弱,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焦云建议,加大对东北地区优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设立现代煤化工产业专项支持基金,支持东北地区煤化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焦云看来,目前东北地区煤化工产业仍以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为主,部分企业已着手向现代新型煤化工转型,并做了大量有益尝试。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煤化工产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努力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设立现代煤化工产业专项支持基金,可以鼓励企业整合各方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