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破解动力电池储运呢?

近日,多家企业报告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储运难度加大,已成为出口道路上的“路障”,呼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冠猴3.jpg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国际运输方式包括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空运。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全部采用公路运输,出口有空运和海运两种。其中,航空运输时效性最好,但运输能力小,价格昂贵。适用于研发阶段的样品运输。航运价格相对较低,运输能力较大,但运输周期较长。从中国到欧洲的运输大约需要50天,而且受台风和其他自然天气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航运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尴尬不堪。

相比之下,铁路运输的及时性是海运的三倍多。同时,它还具有运输能力大、成本适中的优点。是锂电池长途散装出口的最佳运输方式。但由于现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锂电池运输缺乏具体规定,锂电池长期未通过铁路运输。一个相当尴尬的现实是,目前中欧和中亚铁路不接受锂电池产品的运输。同时,由于产品的特殊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危险包装证书的处理繁琐,流程耗时;专用仓库、危险品集装箱拖车、码头严重不足。据悉,即使是锂离子电池年出口量较高的广东、深圳,以及整个出口贸易非常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动力电池专用仓库数量也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冠猴2.jpg

得益于国家的战略布局,经过近几年的奋起直追,中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技术已跻身世界第一阵营,不仅成为全球锂电池生产国,也是出口国。根据中国电池联盟的计算,2021前三季度中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出口量约为20GWh,超过了去年的水平。随着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崛起,考虑到美国也开始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国电池企业将进入国际主流汽车企业的供应链,这无疑对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问题在于,目前的储运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口。要走出这一“路障”,有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中欧和中亚铁路运输不接受锂离子动力电池运输,管理理念需要创新。虽然目前动力电池储运的安全管理已经有了成熟的国际标准,中国也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不需要创新,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实施的铁路运输行业标准是基于几十年前的市场环境,长期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广泛应用于海运、陆运、空运和铁路多式联运,其中铁路运输分别占45%和60%。海运进港的集装箱锂电池货物,100%到港后可与铁路接驳下一段运输。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与铁路部门的研究和磋商,根据电动汽车产品特点,对现有标准进行适应性修订,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的市场需求,使电动汽车和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够依法通过铁路进行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有助于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内发展和全球主流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也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急剧增长不仅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而且由于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也扩大了动力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以说,动力电池已经从过去的小商品发展到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密切相关的大宗产品。特别是在全球碳减排行动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储能等领域,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针对这一趋势,相关部门在坚持安全底线思想的同时,应尽快制定规划,同步扩建动力电池储运所需的仓库、码头和运输车辆,科学优化管理流程,以适应行业的新变化。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还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创新都成为第一推动力。不仅科研人员要注重创新,企业也要依靠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也要加强创新。如果你还拿着旧地图,你就找不到新世界了。

冠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