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为抓手 促进实现减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履行碳峰和碳中和承诺任重道远。在实施碳高峰和碳中和的系统工程中,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特别是要科学、系统、可持续地推进实施,避免形式主义、盲目激进、片面无序的“战役”减碳。在准确、有序、动态的政策实施要求下,以互操作性和高效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手段成为有效的起点,它不仅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能工具,同时也为政府与企业、园区、科研机构等相关主体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各种实际挑战,在一些地方实践中,政府部门和行业主体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共同推动智能能源管理的应用,推动政府能源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区能效管理的一体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化,为各级政府产业园区搭建平台,大中型企业与其他相关主体多层次联动、多方协调的良性互动,逐步探索数字赋权的系统化碳减排路径,这为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jpg

如江苏无锡高新区今年建成的“双碳脑”方舟碳管理平台,探索数字化支持的区域碳管理模式,实现碳排放管理的可视化、可追溯性和分析性。山东省今年推出全国首个省级智能化工综合管理平台,推进省、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构建数据交叉、可靠的智能决策系统,目标可实现,产业链可控,推动化工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推进高耗能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由此可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已成为诊断、评估、预测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托这一数字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平衡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亩效益水平等诸多方面,协调整合政府、园区、企业多层次发展目标,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匹配、全方位、全过程的“双碳”政策实施体系。

利用数字平台,一方面,政府可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对园区和企业的能源利用和碳排放进行监测和评估,协调区域能源消费管理、亩产量、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加强高耗能项目的源头防控,科学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或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绿色低碳产能进行有益补充,从整体上控制现有、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整体能耗,将碳高峰和碳中和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中国积极履行碳峰和碳中和承诺的有益探索。

2.jpg

数字化在建立多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充分推动了政策信息和能源消费数据的上传、发布和有效互动,使园区和企业对实现“双碳”目标更具方向感和主动性,使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清晰、可见和可操作。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作,提升产业整体能效,培育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推动产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碳约束条件下,工业园区已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政府与企业沟通、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十四五”期间,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碳高峰和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针对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借助高效互联的数字手段,建立多党协调机制,协调政策目标和企业发展需求,稳步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确保产业链稳定供应链已成为经济转型、能源转型、生态文明转型的现实基础,具有系统性,合作是可持续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保证和基本路径。